亚洲综合中字无码播放|中文字幕成熟丰满人妻|娇妻被交换粗大高潮视频|91国语精品福利自产拍|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久久99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優(yōu)秀教師

選擇園丁 無愧于心——記普安小學特崗教師陳美榮

2012-08-07 11:34:54來源:亮點黔西南 作者:陳 泰 權

    擇園丁  無愧于心

——記貴州省普安縣罐子窯鎮(zhèn)紅衛(wèi)小學特崗教師陳美榮

貴州省黔西南州教育局宣傳法規(guī)科   陳泰權

    作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雖然身居偏遠山村,心里卻很明白肩上的責任與使命,雖然平凡,她的脊梁卻支撐著孩子們的未來;雖然清貧,她的雙手卻托著同學們明天的希望。是的,她甘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對大干世界,她心懷淡泊,像春蠶,像蠟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譜寫著無怨無悔的人生。對于青春的寫照,就像她自己曾寫的自勉小詩《青春無悔》所描述的:

     我是山谷里一條涓涓流淌的小溪

     沒有湖澤的水平如鏡

     沒有大海的壯闊不已

     只能在大山里

    磕磕絆絆

    蜿蜒曲折

    奔流不息

    無影無形

    無聲無息

    終難激起滾滾波濤

    但青春無愧無悔

    因為她曾在田野的一隅留下過奔騰的足跡

     ……

    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對于陳美榮來說,在選擇這份平淡的時候,她也曾猶豫過,彷徨過,困惑過。到底該不該選擇鄉(xiāng)村教師這一職業(yè)?吃飯、走路、睡覺的時候都在想。之所以如此困難地選擇,是因為她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看得無比神圣,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選擇了付出、選擇了責任、選擇了使命。帶著困惑與彷徨,帶著毅然與堅定,她踏上了教師職業(yè)生涯的漫漫旅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三年的特崗教師職業(yè)生涯,她已度過了兩個多春秋,但是第一天到學校任教的情景猶如播放數(shù)遍的老電影仍歷歷在目,滴滴在心。2009年8月31日,她簡單地收拾了行囊,坐了六七個小時的汽車來到罐子窯鎮(zhèn),擠上了去目的地的小貨車,一路顛顛簸簸,夾雜著似懂非懂的談笑聲,帶著山野的冷清與寂寥,帶著初秋的絲絲涼意,來到了就任的紅衛(wèi)小學。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學校雖小,但也干凈,心也就稍微平靜了些。方便面解決了晚餐后,打了個地鋪,帶著全天的疲憊入睡,半夜里她被地上的潮氣凍醒,因此還得了重感冒,白天吃藥會好些,晚上又復發(fā),一個感冒整整拖了一個多月,這些都是暫時的困難,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很快便得到了解決。最難以適應的還是學校所在地區(qū)的天氣,一年有好幾個月的時間都被大霧籠罩著,有時霧大的時候,能見度還不足一米,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心情總是很壓抑。冬天的溫度特別低,常常是零下幾度,空中彌漫的霧氣落到地上結起了厚厚的冰,這樣的天氣,一是交通出行特別不安全;二是長期騎摩托車出入,容易患風濕病。兩年工作下來,她的手臂和腿都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痛,天氣變化的時候,常常是痛得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

    雖然生活上遇到過重重困難,但她的心卻絲毫沒有動搖過,她常常安慰自己說,既然做了這樣的選擇,就要無愧于心,無愧于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神,無愧于一顆顆純潔而幼稚的心靈。

    漸漸地,她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了教學和同學們的生活上,自己的困難已經(jīng)不再是困難。剛到學校,她接的是四年級,由于學校缺乏老師,在進行英語、語文、數(shù)學三科教學的同時還擔任了美術、體育、科學、品德等科目的教學,自己也就成了傳說中的“萬斤油”。每天除了做兩頓便飯,保證基本的睡眠和少量的體育鍛煉外,其余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學上,只要是自己所任的學科都精心備課,絲毫沒有怠慢,這樣的生活雖然充實,但有時也讓人疲憊不堪,還好能從學生們身上找到些許的安慰。有個學生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能得到陳老師教我們,真的很幸福,因為她的每一堂課都會給我們不同的驚喜,好期待明天的課早些到來。”讀到這樣的話語,她流淚了,覺得自己不管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剛開始接管四年級的時候,為了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她對班上的學生作了一次基礎的摸底考試。結果大大出乎預料,全班32名學生中,數(shù)學有十來個連個位加減法都不會算,乘法口訣也僅有五六個能背誦,語文的拼音字母會拼讀的只有兩個,基礎的語文卷子僅有兩個及格,有四個零分,平均分不到25分。英語的及格率為零,僅有一個考上四十分,這樣的結果太令人吃驚了。她的腦子里不斷涌現(xiàn)出疑問: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教育怎么了?作為一名力量微薄的特崗教師,針對很多學生厭學怕學的現(xiàn)狀,該怎么做?為了從根源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她對班里的學生一一做了家訪,也是通過家訪讓她親身體會到了學生上學的艱辛,其中最遠的一個學生上學來回要走四個小時,在她們村里其實有一所小學,但是沒有開設英語課,所以大老遠跑來紅衛(wèi)小學就讀。還有兩個學生家住在麻地,聽學生說那里過去患麻風病的人很多,因此而得名,據(jù)一些家長介紹,外面的人一般都不去麻地,因為麻風病會傳染人,這里的學生去讀書也會受到其他學生的歧視,他們拿東西給別人吃都會遭到拒絕,這里的孩子平時說話總是怯生生的,也許他們心里布滿了自卑的陰影,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也很少和別人說話。作為一個特崗教師,她想辦法讓每個學生得到尊重,克服自卑,找回自信,尤其是那些生活中有陰影的農(nóng)村孩子。

    通過家訪,她了解到班里的大部分學生都屬于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關愛,在家從不主動學習,整天放任自流。在家的家長也幾乎沒有什么文化,不能給學生任何學習上的輔導,還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讀書也沒有什么用,意識淡薄,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這樣差也是情有可緣的。要解決這種狀況,首先她只能讓學生盡量在學校就完成學習任務,每天放學后她都給孩子們義務輔導一兩個小時,幫助他們學習任務做到天天清。其次,在日常教學中,她收集了很多勵志的事例運用到教學中,以此樹立學生的信心,從而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改變他們“讀書無用”的觀點。再次,了解到一些學生家庭條件非常困難,她對這些學生給予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除此而外,還加強了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嘗試改變他們“讀書無用”的觀點,讓他們?yōu)楹⒆觿?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條件。通過努力,這些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性格也變得開朗,都能夠認真、快樂地學習了。

    為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興趣,她在教學中做了一定的改進:一是進行團組式教學,把三張課桌組成一組,每組六人,同學們面向黑板呈“U”字形坐,為了防止學生斜視,小組之間每天換一次座次,每大組之間一周調(diào)換一次座位,每組里分派優(yōu)差對等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教學。對于一個知識點,先學懂的學生為不懂的作二次講解,甚至多次講解,通過反復地重復,基礎好一點的通過對他人的講解加深了印象,基礎差的也加深了理解。這樣安排座次,她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方面,便于小組之間資源共享。由于農(nóng)村學生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是很好,學生的課外書特別缺乏,這樣做可以使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書帶來與其他組員交換分享,把工具書等帶來共同使用。另一方面,促進學生積極討論,互相交流,大膽發(fā)言,改變課堂上老師一人唱獨角戲的課堂氛圍。傳統(tǒng)的桌子擺放方式,最多是前后桌交流,只能夠達到4個同學討論交流,但是經(jīng)過改進以后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在一起交流。二是進行積分制課外閱讀教學管理。她從圖書室借了些適合本班學生的書,用自己的錢買了些個人覺得特別適合少兒的讀物,征集了同學們手里的個人書籍,在班里辦了個閱覽柜,同學們可利用課余或放學以后的時間,根據(jù)個人的興趣從學習課外古詩文、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完成作業(yè)情況、動手能力情況、預習情況、回答問題情況、集體進步情況等各方面實行加減分政策。這樣,各組里積極的學生會督促那些平時學習較懶散的同學加強學習,各組員之間形成一個小團體,都想著為本組積分,從而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每兩個星期進行一次積分統(tǒng)計,并在每周評出兩組“最佳進步組”,積分最高的兩組可以得到小小的實物獎勵。通過長時間的引導,同學們喜歡上了課外閱讀,各方面都有所發(fā)展,競爭合作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也得到了培養(yǎng)。

    一次偶然的機會,上級領導發(fā)現(xiàn)了她的做法時說道:“在這樣一所點上小學,能有一位沒有什么教學經(jīng)驗的特崗教師在引導著全校的教育改革,真是難得啊!”還臨時決定邀請她參加普安縣教師座談會,介紹她所做的教學改革方法,當時她真是受寵若驚,但她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師應該做的。

    魯迅先生曾說:“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努力者的足跡”,在她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的帶動下,很多學生都培養(yǎng)起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都對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感覺到在學校的學習時間太短。離家遠的學生為了能填飽肚子,放學后能多些在學校學習的時間,便從家里自帶便飯到她的宿舍加熱吃了以后,繼續(xù)在教室里學習一兩個小時才回家。離家近的學生也自主要求來學校上晚自習,他們說要把以前浪費掉的學習時間補回來�?吹酵瑢W們好學的舉動,看到他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她再次把個人的休息時間壓縮得更緊了,每晚都到教室為他們義務輔導。下晚自習之后,看著一把把手電筒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漸行漸遠,她似乎看到了大山深處的孩子們走出大山的曙光。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努力,同學們的綜合能力和學習成績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在全縣的統(tǒng)考中,她任教班級的英語獲得縣級第一名,語文與數(shù)學也名列前茅。班里再也沒有考零分的學生,及格率也顯著提升。幾個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通過長時間的積累,能背將近兩百首課外古詩詞。那些成績比較落后、平時不敢回答問題的學生也敢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了,特別是家住麻地的余陪娟同學,英語成績由原來的十多分上升到了七十多分,語文由原來的十多分上升到了六十多分,平時回答問題也變得積極自信了。

    看著同學們在自己兩年艱辛的培育下,一天比一天進步,她感到很欣慰,因為自己的勞動與付出得到了回報,這回報不是金錢,不是名利,而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讓自己的學生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而感到的驕傲!

    曾經(jīng)有人這樣問她:“你這樣拼命的工作值得嗎,真不明白你這樣努力能得到什么?”。是的,認真對待學生,確實沒有得到什么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其實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只是每個人對收獲的期盼與理解不同而已。在去年“六一”兒童節(jié)的時候,學校為同學們買了幾斤水果糖,分發(fā)到每人的手里也就是一顆,很多同學拿到糖便剝開塞到了自己的嘴里,而她所帶的班級里有十幾個學生卻不約而同地把糖塞到了她的衣兜里說:“老師你辛苦了,我們想把糖給你吃。”這些學生中就有住在麻地的余陪娟同學,對于家庭貧寒的她來說,也許從沒嘗過這種水果糖的滋味,她的眼神有些猶豫,那猶豫不是舍不得那顆糖,而是怕同學們說她拿的東西會傳染麻風病,怕老師不吃,于是陳美榮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讓她把糖剝開塞到了自己的嘴里。頃刻間,她臉上的顧慮轉化成了甜蜜的笑,看得出她的心里比吃了那顆糖的同學要甜得多,雖然這些只是瞬間的舉動,但也許值得她終身感動,這也許就是她滋生想為教育事業(yè)付出畢生的原因。讓學生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家庭,回報社會,這就是作為教師人生精神財富的收獲吧。2011年10月,經(jīng)縣、州教育行政部門推薦,陳美榮作為黔西南州先進教師代表參加貴州省師德論壇并作主題演講,為全省先進教師代表中唯一一名特崗教師。

    陳美榮的事跡傳開后,引起省教育廳和中央電視臺的關注。2012年2月29日,中央電視臺“走基層”欄目記者深入罐子窯鎮(zhèn)紅衛(wèi)小學,實地了解了陳美榮的工作、生活情況,通過走訪群眾、人物專訪等形式,對她的典型事跡進行全面宣傳報道。中央電視臺外語新聞頻道“兩會”專題欄目3月12日播放了陳美榮的事跡。

    把教師職業(yè)道德融入于心,實踐于行,這就是陳美榮。 

聲明:轉載此文的目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ldqxnw@163.com),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謝謝!

我要評論

共有0條評論

熱文排行

24小時 一周 一月

選擇園丁 無愧于心——記普安小學特崗教師陳美榮

亮點黔西南 | 2012-08-07 11:34:54 | 陳 泰 權

    擇園丁  無愧于心

——記貴州省普安縣罐子窯鎮(zhèn)紅衛(wèi)小學特崗教師陳美榮

貴州省黔西南州教育局宣傳法規(guī)科   陳泰權

    作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雖然身居偏遠山村,心里卻很明白肩上的責任與使命,雖然平凡,她的脊梁卻支撐著孩子們的未來;雖然清貧,她的雙手卻托著同學們明天的希望。是的,她甘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對大干世界,她心懷淡泊,像春蠶,像蠟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譜寫著無怨無悔的人生。對于青春的寫照,就像她自己曾寫的自勉小詩《青春無悔》所描述的:

     我是山谷里一條涓涓流淌的小溪

     沒有湖澤的水平如鏡

     沒有大海的壯闊不已

     只能在大山里

    磕磕絆絆

    蜿蜒曲折

    奔流不息

    無影無形

    無聲無息

    終難激起滾滾波濤

    但青春無愧無悔

    因為她曾在田野的一隅留下過奔騰的足跡

     ……

    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對于陳美榮來說,在選擇這份平淡的時候,她也曾猶豫過,彷徨過,困惑過。到底該不該選擇鄉(xiāng)村教師這一職業(yè)?吃飯、走路、睡覺的時候都在想。之所以如此困難地選擇,是因為她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看得無比神圣,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選擇了付出、選擇了責任、選擇了使命。帶著困惑與彷徨,帶著毅然與堅定,她踏上了教師職業(yè)生涯的漫漫旅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三年的特崗教師職業(yè)生涯,她已度過了兩個多春秋,但是第一天到學校任教的情景猶如播放數(shù)遍的老電影仍歷歷在目,滴滴在心。2009年8月31日,她簡單地收拾了行囊,坐了六七個小時的汽車來到罐子窯鎮(zhèn),擠上了去目的地的小貨車,一路顛顛簸簸,夾雜著似懂非懂的談笑聲,帶著山野的冷清與寂寥,帶著初秋的絲絲涼意,來到了就任的紅衛(wèi)小學。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學校雖小,但也干凈,心也就稍微平靜了些。方便面解決了晚餐后,打了個地鋪,帶著全天的疲憊入睡,半夜里她被地上的潮氣凍醒,因此還得了重感冒,白天吃藥會好些,晚上又復發(fā),一個感冒整整拖了一個多月,這些都是暫時的困難,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很快便得到了解決。最難以適應的還是學校所在地區(qū)的天氣,一年有好幾個月的時間都被大霧籠罩著,有時霧大的時候,能見度還不足一米,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心情總是很壓抑。冬天的溫度特別低,常常是零下幾度,空中彌漫的霧氣落到地上結起了厚厚的冰,這樣的天氣,一是交通出行特別不安全;二是長期騎摩托車出入,容易患風濕病。兩年工作下來,她的手臂和腿都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痛,天氣變化的時候,常常是痛得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

    雖然生活上遇到過重重困難,但她的心卻絲毫沒有動搖過,她常常安慰自己說,既然做了這樣的選擇,就要無愧于心,無愧于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神,無愧于一顆顆純潔而幼稚的心靈。

    漸漸地,她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了教學和同學們的生活上,自己的困難已經(jīng)不再是困難。剛到學校,她接的是四年級,由于學校缺乏老師,在進行英語、語文、數(shù)學三科教學的同時還擔任了美術、體育、科學、品德等科目的教學,自己也就成了傳說中的“萬斤油”。每天除了做兩頓便飯,保證基本的睡眠和少量的體育鍛煉外,其余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學上,只要是自己所任的學科都精心備課,絲毫沒有怠慢,這樣的生活雖然充實,但有時也讓人疲憊不堪,還好能從學生們身上找到些許的安慰。有個學生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能得到陳老師教我們,真的很幸福,因為她的每一堂課都會給我們不同的驚喜,好期待明天的課早些到來。”讀到這樣的話語,她流淚了,覺得自己不管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剛開始接管四年級的時候,為了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她對班上的學生作了一次基礎的摸底考試。結果大大出乎預料,全班32名學生中,數(shù)學有十來個連個位加減法都不會算,乘法口訣也僅有五六個能背誦,語文的拼音字母會拼讀的只有兩個,基礎的語文卷子僅有兩個及格,有四個零分,平均分不到25分。英語的及格率為零,僅有一個考上四十分,這樣的結果太令人吃驚了。她的腦子里不斷涌現(xiàn)出疑問: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教育怎么了?作為一名力量微薄的特崗教師,針對很多學生厭學怕學的現(xiàn)狀,該怎么做?為了從根源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她對班里的學生一一做了家訪,也是通過家訪讓她親身體會到了學生上學的艱辛,其中最遠的一個學生上學來回要走四個小時,在她們村里其實有一所小學,但是沒有開設英語課,所以大老遠跑來紅衛(wèi)小學就讀。還有兩個學生家住在麻地,聽學生說那里過去患麻風病的人很多,因此而得名,據(jù)一些家長介紹,外面的人一般都不去麻地,因為麻風病會傳染人,這里的學生去讀書也會受到其他學生的歧視,他們拿東西給別人吃都會遭到拒絕,這里的孩子平時說話總是怯生生的,也許他們心里布滿了自卑的陰影,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也很少和別人說話。作為一個特崗教師,她想辦法讓每個學生得到尊重,克服自卑,找回自信,尤其是那些生活中有陰影的農(nóng)村孩子。

    通過家訪,她了解到班里的大部分學生都屬于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關愛,在家從不主動學習,整天放任自流。在家的家長也幾乎沒有什么文化,不能給學生任何學習上的輔導,還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讀書也沒有什么用,意識淡薄,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這樣差也是情有可緣的。要解決這種狀況,首先她只能讓學生盡量在學校就完成學習任務,每天放學后她都給孩子們義務輔導一兩個小時,幫助他們學習任務做到天天清。其次,在日常教學中,她收集了很多勵志的事例運用到教學中,以此樹立學生的信心,從而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改變他們“讀書無用”的觀點。再次,了解到一些學生家庭條件非常困難,她對這些學生給予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除此而外,還加強了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嘗試改變他們“讀書無用”的觀點,讓他們?yōu)楹⒆觿?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條件。通過努力,這些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性格也變得開朗,都能夠認真、快樂地學習了。

    為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興趣,她在教學中做了一定的改進:一是進行團組式教學,把三張課桌組成一組,每組六人,同學們面向黑板呈“U”字形坐,為了防止學生斜視,小組之間每天換一次座次,每大組之間一周調(diào)換一次座位,每組里分派優(yōu)差對等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教學。對于一個知識點,先學懂的學生為不懂的作二次講解,甚至多次講解,通過反復地重復,基礎好一點的通過對他人的講解加深了印象,基礎差的也加深了理解。這樣安排座次,她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方面,便于小組之間資源共享。由于農(nóng)村學生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是很好,學生的課外書特別缺乏,這樣做可以使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書帶來與其他組員交換分享,把工具書等帶來共同使用。另一方面,促進學生積極討論,互相交流,大膽發(fā)言,改變課堂上老師一人唱獨角戲的課堂氛圍。傳統(tǒng)的桌子擺放方式,最多是前后桌交流,只能夠達到4個同學討論交流,但是經(jīng)過改進以后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在一起交流。二是進行積分制課外閱讀教學管理。她從圖書室借了些適合本班學生的書,用自己的錢買了些個人覺得特別適合少兒的讀物,征集了同學們手里的個人書籍,在班里辦了個閱覽柜,同學們可利用課余或放學以后的時間,根據(jù)個人的興趣從學習課外古詩文、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完成作業(yè)情況、動手能力情況、預習情況、回答問題情況、集體進步情況等各方面實行加減分政策。這樣,各組里積極的學生會督促那些平時學習較懶散的同學加強學習,各組員之間形成一個小團體,都想著為本組積分,從而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每兩個星期進行一次積分統(tǒng)計,并在每周評出兩組“最佳進步組”,積分最高的兩組可以得到小小的實物獎勵。通過長時間的引導,同學們喜歡上了課外閱讀,各方面都有所發(fā)展,競爭合作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也得到了培養(yǎng)。

    一次偶然的機會,上級領導發(fā)現(xiàn)了她的做法時說道:“在這樣一所點上小學,能有一位沒有什么教學經(jīng)驗的特崗教師在引導著全校的教育改革,真是難得啊!”還臨時決定邀請她參加普安縣教師座談會,介紹她所做的教學改革方法,當時她真是受寵若驚,但她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師應該做的。

    魯迅先生曾說:“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努力者的足跡”,在她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的帶動下,很多學生都培養(yǎng)起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都對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感覺到在學校的學習時間太短。離家遠的學生為了能填飽肚子,放學后能多些在學校學習的時間,便從家里自帶便飯到她的宿舍加熱吃了以后,繼續(xù)在教室里學習一兩個小時才回家。離家近的學生也自主要求來學校上晚自習,他們說要把以前浪費掉的學習時間補回來�?吹酵瑢W們好學的舉動,看到他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她再次把個人的休息時間壓縮得更緊了,每晚都到教室為他們義務輔導。下晚自習之后,看著一把把手電筒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漸行漸遠,她似乎看到了大山深處的孩子們走出大山的曙光。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努力,同學們的綜合能力和學習成績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在全縣的統(tǒng)考中,她任教班級的英語獲得縣級第一名,語文與數(shù)學也名列前茅。班里再也沒有考零分的學生,及格率也顯著提升。幾個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通過長時間的積累,能背將近兩百首課外古詩詞。那些成績比較落后、平時不敢回答問題的學生也敢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了,特別是家住麻地的余陪娟同學,英語成績由原來的十多分上升到了七十多分,語文由原來的十多分上升到了六十多分,平時回答問題也變得積極自信了。

    看著同學們在自己兩年艱辛的培育下,一天比一天進步,她感到很欣慰,因為自己的勞動與付出得到了回報,這回報不是金錢,不是名利,而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讓自己的學生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而感到的驕傲!

    曾經(jīng)有人這樣問她:“你這樣拼命的工作值得嗎,真不明白你這樣努力能得到什么?”。是的,認真對待學生,確實沒有得到什么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其實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只是每個人對收獲的期盼與理解不同而已。在去年“六一”兒童節(jié)的時候,學校為同學們買了幾斤水果糖,分發(fā)到每人的手里也就是一顆,很多同學拿到糖便剝開塞到了自己的嘴里,而她所帶的班級里有十幾個學生卻不約而同地把糖塞到了她的衣兜里說:“老師你辛苦了,我們想把糖給你吃。”這些學生中就有住在麻地的余陪娟同學,對于家庭貧寒的她來說,也許從沒嘗過這種水果糖的滋味,她的眼神有些猶豫,那猶豫不是舍不得那顆糖,而是怕同學們說她拿的東西會傳染麻風病,怕老師不吃,于是陳美榮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讓她把糖剝開塞到了自己的嘴里。頃刻間,她臉上的顧慮轉化成了甜蜜的笑,看得出她的心里比吃了那顆糖的同學要甜得多,雖然這些只是瞬間的舉動,但也許值得她終身感動,這也許就是她滋生想為教育事業(yè)付出畢生的原因。讓學生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家庭,回報社會,這就是作為教師人生精神財富的收獲吧。2011年10月,經(jīng)縣、州教育行政部門推薦,陳美榮作為黔西南州先進教師代表參加貴州省師德論壇并作主題演講,為全省先進教師代表中唯一一名特崗教師。

    陳美榮的事跡傳開后,引起省教育廳和中央電視臺的關注。2012年2月29日,中央電視臺“走基層”欄目記者深入罐子窯鎮(zhèn)紅衛(wèi)小學,實地了解了陳美榮的工作、生活情況,通過走訪群眾、人物專訪等形式,對她的典型事跡進行全面宣傳報道。中央電視臺外語新聞頻道“兩會”專題欄目3月12日播放了陳美榮的事跡。

    把教師職業(yè)道德融入于心,實踐于行,這就是陳美榮。 

聲明:轉載此文的目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ldqxnw@163.com),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謝謝!

推薦閱讀
廉潔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4-09-16
亮點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報  2024-09-19
普安縣融媒體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報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檢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報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點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