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11天步行400公里 救助站將其平安送回家
身上沒錢,又想外出去玩,15歲男孩一個人離家出走,11天時間內,從安龍縣走到遵義市,幸虧被當地救助站工作人員發(fā)現,將其平安送回家。
“熊孩子”11天流浪三地
昨日,記者從黔西南州救助站見到了這個叫小聰的“熊孩子”,小聰剛被遵義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送回,據小聰講述,他已經整整走了11天的路。
據黔西南州救助站副站長羅貴安介紹,10月中旬,小聰流浪至遵義街頭時,頭發(fā)凌亂,渾身臟兮兮的他引起了遵義救助站工作人員注意,經詢問得知,小聰是因為一時玩心興起,決定外出“闖一闖”。由于身上沒錢,只能沿著路邊徒步,因為不知道方向,于是離家越來越遠,餓了就向路人要東西吃或撿路邊的食物,困了就在房檐或橋洞躺一躺。小聰被發(fā)現時腳上那雙明顯不合腳的大號鞋,也是一位好心人送給他的。
根據小聰的回憶,救助站工作人員計算小聰的流浪軌跡之后也是大吃一驚:小聰花了6天時間從安龍走到貴陽,又用5天時間從貴陽走到遵義,全程400余公里。
10月18日,黔西南州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將孩子從興義送回了安龍縣龍山鎮(zhèn)的家中。
這些天來,小聰的父母也在到處尋找孩子,看到失蹤十余天的孩子安然無恙歸來,小聰的父母激動得不停地對救助站工作人員鞠躬致謝。回到家的小聰依然不改頑皮本性,感慨道:外出“闖蕩”十多天,回家卻只花了一天時間。
未成年人成為救助站常客
小聰的流浪記并非個案,記者了解到,近段時間以來,救助站中接收的未成年人數量在不斷增長。
據介紹,僅10月份,黔西南州救助站中就接收了10余名未成年人,有的是外地救助站送來的,有的則是流浪在外實在忍受不了饑寒,選擇前來求助。而這些未成年人均存在以下共同點:貪玩,輟學較早,或離家外出玩耍,或外出打黑工。
對于這些“見過世面”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站也只能通過和對方聊天談心,盡量勸他們愿意接受救助,將其送回家。否則會出現在救助站住一晚之后,又繼續(xù)流浪的情況。畢竟救助站的工作原則是自愿接受救助。
羅貴安表示,希望家長樹立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多抽出時間陪孩子,盡量讓孩子完成學業(yè),家中如有在外打工的未成年人,家長應盡快勸說其回家,以防出現人身安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