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盤江“抗戰(zhàn)橋”提升 386年歷史曾被日軍飛機炸毀
整體提升后的北盤江“抗戰(zhàn)橋”。
整體提升后的鋼架橋橋面。
完善鋼架橋步行護欄。
亮點黔西南訊 近日,筆者在距黔西南州晴隆縣城25公里的320國道北盤江畔看見,已有386年歷史、素有“二戰(zhàn)鋼架橋”之稱與“24道拐”同等重要的交通咽喉——盤江鋼架橋,已于“國慶”節(jié)前圓滿完成整體工程提升。
盤江鋼架橋原為“鐵索橋”,始建于明崇禎元年(1628),為連接云(南)貴(州)古驛道的必經(jīng)之地。1936年11月,滇黔公路通車,工程處利用原鐵索橋進行加固,以維持通行。1941年6月,該橋被侵華日軍飛機炸毀。1942年改建為鏈式吊橋(鋼架橋至今),長85.5米,寬4.2米,橋礅高30米。二戰(zhàn)期間,作為中國與盟國的戰(zhàn)略補給線上的咽喉要道,成為遠東地區(qū)西南國際交通命脈,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東西兩岸有明、清、民國時期摩崖石刻、造像20余處組成石刻群;盤江鋼架橋和盤江古驛道,于2013年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重要附屬文物點之一。
據(jù)了解,因北盤江中游修建馬馬崖一級水電站,盤江鋼架橋?qū)⒃谠飞霞痈邩蚨蘸吞Ц邩蛎婕s15米,該項目總投資約300萬元。目前,施工人員正為鐵橋兩端步行護欄進行加固,為過往群眾和游客提供安全保障。
( 陳亞林 報道)
了解黔西南更多資訊,盡在亮點黔西南網(wǎng)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