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峰林街道辦扶貧工作紀實
亮點黔西南訊 電通了,路通了,水通了,可村民的錢袋子卻傷透了這里一屆又一屆百姓父母官,歷屆父母官雖然通過多方努力,但萬峰林街道辦甕本村民的錢袋子仍然空空如也。面對窮山、絕土、惡水,必須向困難挑戰(zhàn),向貧困挑戰(zhàn),向惰懶挑戰(zhàn),向智慧挑戰(zhàn)。
祖祖輩輩長期居住生活在興義市萬峰林街道辦事處甕本村的村民,這里是典型的貴州喀斯特地區(qū),世世代代靠天吃飯,靠山要糧,多年來一直扎根在大山深處默默無聞地苦干的村民,如今,一棟又一棟的破瓦房抬頭可見,部分村民基本生活還處于溫飽線以下,州、市領導多次到這里調研,村民貧窮的困繞時常觸動著州、市領導的神經,如何將村民從貧窮的困境中走出來,成為社會各界人士和各級領導的長久期盼和牽掛。
“扶貧先扶智”、“打蛇打七寸”
2016年,興義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興義市供銷社、萬峰林街道黨政領導班子、萬峰林街道辦各行各業(yè)干部職工與村支兩委班子一道,組成110余人的愛心服務工作隊,共同吹響了扶貧攻堅的號角,多次召開扶貧專題會議,查擺問題,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全體干部職工積極行動起來,打一場向貧窮挑戰(zhàn)、向貧困攻堅的翻身仗。
通過組委會、村委會認真篩查評選,核實調查摸底,初步確定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還不足2650元至2950元的46戶貧困戶家庭,并及時制定了宏偉奮斗目標,力爭于2016年底,務必讓長期居住在甕本村這個窮山村的46戶家庭擺脫貧困的煎熬,一場扶貧濟困行動由此拉開了序幕。
萬峰林街道辦甕本村支部書、村委會主任、村第一書記及其它村常務干部積極行動起來,與抽調到該村的干部職工一道組成“十人工作服務領導小組”,充分發(fā)揚“貴州精神”,彰顯干部干事激情,分別深入到貧困戶家中親切交談,分類指導,為46戶貧困家庭找準致貧原因,找準制約經濟發(fā)展“瓶頸”,積極號召全體愛心服務工作隊員親自為他們把脈開方,對癥下藥,以實際行動感化群眾,幫助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料理家務,從根本上解決困難群眾家庭成員思想認識問題,實踐證明,“懶墮只能挨打,停步不前”;將他們長期禁錮的雙手徹底解放出來,將他們坐等觀望的思想徹底扭轉過來,將他們傳統(tǒng)勞作模式的方式改變過來,共同理清經濟發(fā)展思路、共同商討點子、辦法、共商家庭發(fā)展項目,項目風險分析。幫助貧困家庭修復圈舍,為圈舍消毒,親自免費無償?shù)貫樨毨艏彝ニ腿ルu苗、飼料、養(yǎng)殖技術、畜禽病蟲害防治藥品,為貧困家庭成員剩余勞動力向外輸送勞務,親自為他們尋找打工行業(yè),幫助實施項目資金短缺的貧困家庭協(xié)調財政貼息貸款2萬元、3萬元、5萬元…………。不定期或每周至少到貧困戶家中了解家庭成員思想動態(tài)、家庭項目實施進展、過程需求、效果等情況。村兩委會瞄準市場商機,積極組建農民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動員貧困家庭成片規(guī)模種植“紅莧菜”,增加貧困家庭經濟收入,在合作社經濟運轉困難時,街道辦事處竭進全力幫助立項目,幫助協(xié)調貸款資金。
一場向貧困山區(qū)譜寫新曲的戰(zhàn)歌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村統(tǒng)計員胡立憲整天為收集報送貧困家庭信息忙上了胃病,斷了煙酒嗜好,村支書鄭傳學如是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只要有上級領導和干部職工一如既往的幫助與支持,我們村離貧窮的日子將不是那么遙遠了。”(金永德報道)
分享到: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