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盤江魂”見證滄桑巨變
如今的街心花園。
1939年興義場壩街(今街心花園)。 資料圖片
海明威說,當我們想起任何一個偉大的城市,我們都習慣用偉大的地標來代表她。
城市地標,是城市名片,往往成為城市的第一視覺、第一記憶和第一印象。如果說城市是一部書,那么,地標就是封面,濃縮了城市的形象、內涵、氣質。
興義市街心花園,承載著興義改革開放40年的變遷,其標志性雕塑——盤江魂,光陰荏苒,地標從無到有,見證著城市的發(fā)展。
巨變·美文
未發(fā)酵的黑面包
改革開放的大幕還沒有開啟,興義老城依舊是一片黑乎乎的瓦屋,猶如一塊尚未發(fā)酵的黑面包。
城小得可憐,城鎮(zhèn)人口不到1萬人,面積2平方公里左右,僅相當于大城市的一個公園,雖說是縣城,無非一個大集鎮(zhèn)而已。沿街的瓦房最高只有兩層樓,城中心還有不少破破爛爛的土墻茅草房,五層樓的東風旅社東風商店、三層樓的百貨大樓高高地從低矮的瓦屋中冒出來,頗有羊群里跑出三只駱駝的意味。
……
那微弱的彩色如今已經蔓延成35萬人40多平方公里城區(qū)的萬家燈火,蔓延成五彩繽紛的店名、賓館名、街道名,蔓延成一座獨具特色的南方不夜城。
——摘自興義市史志辦主任王仕學《興義老城舊事》
巨變·講述
一座城市的靈魂驛站
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州府駐興義縣城。1987年11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興義撤縣建市。1988年3月1日,正式成立了興義市。從此,興義翻開了城市建設嶄新的一頁,進入了加快發(fā)展的歷史時期。
那時,興義市委、市政府對興義市的“心臟”小場壩(街心花園)的改造非常重視,專門請建筑界的專家蒞臨興義,對小場壩作出規(guī)劃,市委、政府決定從財政拿出20萬元對小場壩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造。
20萬的資金,在當時看起來是龐大的一筆數(shù)目,但是對于城市改造卻只能算九牛一毛。
那個時候,興義市委市政府就提出“眾籌”概念,以改造為目的,原住戶可以用舊房加錢換新的方式進行置換,其他市民也可用資金出資的方式購買。
就在這種方式下,經過兩年的努力,以商業(yè)、飲食、休閑等為一體的小場壩展現(xiàn)在市民眼前。1991年,市委、市政府還在小場壩的中央修了一座象征民族地區(qū)民族團結的“盤江魂”雕塑,進一步美化了小場壩。
說起“盤江魂”雕塑,胡隆甲笑言,這個10米的不銹鋼雕塑由韋永康設計,以兩位智慧典雅、超凡脫俗的女性形象為造型,兩位女神分別代表南盤江和北盤江,兩位女神露出乳房,寓意兩位女神的甘甜乳汁代表珠江源頭的南盤江和北盤江,滋潤著盤江大地,哺乳著她們的盤江兒女,兩位女神攜手相連,組成“8”字形,寓意著盤江八屬團結友愛。
“但是在那個年代,外露乳房,是不容易被世人接受的。”胡隆甲說,后來幾經商議,最終確定同意該方案,并將“盤江魂”雕塑寓意為在黨的領導下,“各民族要團結起來,為了我們的事業(yè),就像盤江一樣的川流不息,克服重重困難,穿過崇山峻嶺,走向珠江,走向大海,深層次的含義是,解放思想,放眼珠江三角洲,放眼國際市場,我們前進過程中,必然會碰到種種困難,要像珠江一樣破浪前進!”
1992年,街心花園建設成步行街,當初的小場壩成了一個綠陰滿地、花團錦簇、寬闊的步道和古建筑商廈環(huán)繞的商業(yè)和休閑中心區(qū)。
就這樣,興義小場壩變成了興義街心花園。
街心花園是城市的縮影
“街心花園就像一個縮影,從這里的變化,可以看到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看到物質文明的不斷提升。”86歲的胡隆甲,對此感觸很深。
不僅胡老爺子有此感慨,家住街心花園的老居民王先生也同樣感慨,誰曾想到街心花園從當初一個小場壩能發(fā)展成為一個城市的中心,誰又曾想到,街心花園這一中心從當初外地人走入走出都會迷路的“八卦街”變成現(xiàn)在聚人氣、商氣為一體的“金餑餑”。
確實,改革開放40年,不僅興義的心臟——街心花園在發(fā)生著突飛猛進的變化,興義市的變化更是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1997年,借“南昆鐵路”東風,興義火車站、威舍站建成運營后,相關的產業(yè)迅速集聚,10多年時間,僅威舍站就形成了煤炭加工、冶金、物流三大產業(yè)。
2004年,興義機場(現(xiàn)更名為“興義萬峰林機場”)建成通航,是滇黔桂三省區(qū)結合部最大的民用機場。
市民居住條件從一家大小擠幾十平方的小屋中,發(fā)展到現(xiàn)在寬敞舒適的幾室?guī)讖d。市民出行從當初騎自行車引以為傲發(fā)展到現(xiàn)在汽車滿街,城市建設從全市當時最高的僅為幾層樓,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三十余層高樓。而老百姓的日子,從當初的不知旅游為何物,發(fā)展到現(xiàn)在自己身處百花興義,坐擁好氣候好風景愜意……(來源:貴州都市報)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