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舉全縣之力齊心斗旱魔 措施到位保民生(圖)
圖為7月中旬貞豐干旱檢查
圖為長田鄉(xiāng)細糴村組織上所納組群眾在原龍?zhí)端帉ふ宜?/span>
圖為抗旱期間,沙坪鄉(xiāng)組織民兵義務為飲水困難群眾送水進村入戶
圖為民兵送水
圖為長田鄉(xiāng)組織車輛為雨柏村堡上組飲水困難群眾送水
亮點黔西南訊 面對幾個月來持續(xù)嚴重的旱情,使貞豐大地備受煎熬,水庫干涸,稻田龜裂。7月25日,記者者從黔西南州貞豐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和縣農業(yè)部門了解到,該縣已把抗旱救災奪豐收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和頭等大事,把保證人民群眾的生活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全民動員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決不讓一個人因旱喝不上水。
據了解,目前干旱造成糧食作物玉米失水萎蔫,影響吐絲、抽雄授粉,嚴重的地塊莖葉全部干死;稻田開裂,秧苗不能正常生長,嚴重的秧苗已經干死。截止7月25日,農作物受災面積17.65萬畝,占播面50.86%。其中:糧食作物受災面積10.96萬畝,油料(花生)作物受災面積0.40萬畝,煙葉受災面積1.14萬畝,糖料作物受災面積2.97萬畝(包括甘蔗、宿根),薏仁米受災面積1.12萬畝,黃豆受災面積0.23萬畝,蔬菜受災面積0.156萬畝,特色作物花椒、金銀花、生姜、砂仁等受災面積0.47萬畝,中藥材受災面積0.5萬畝,其他作物成災面積0.037萬畝。同時,此次干旱涉及全縣13個鄉(xiāng)鎮(zhèn),156個村組,90050戶,受旱災影響,預計造成農作物經濟損失8544.97萬。
旱情是命令,保民生就是使命。抗旱救災期間,該縣結合實際,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宗旨意識,以“抗大旱、保產業(yè)、促發(fā)展”為目標,開展“五進村”抗大旱保民生活動:一是以人畜飲水為重點,特別是 “鰥寡孤獨、老弱病殘、單家獨戶”等弱勢群體,進村做好防汛抗旱缺水、送水工作,并實行“一對一”監(jiān)控和幫助等形式幫助解決當前飲水難的問題;二是進村做好因災缺糧統(tǒng)計工作,及時解決好 “鰥寡孤獨、老弱病殘、單家獨戶”等弱勢群體為重點對象當前的缺糧問題,確保在大旱期間無因災缺糧等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三是進村動員廣大群眾采取滴灌或澆灌等方式,對花椒、金銀花、火龍果等特色產業(yè)進行灌溉,做好抗旱保苗;四是進村做好抗旱、救災、防火等工作,確保干旱期間不發(fā)生火災事故,確保抗旱期間各項工作同步有序順利開展;五是進村組織廣大群眾因地制宜,科學部署,科技種植,調整秋季種植計劃,合理布局秋植甘蔗、小麥等農作物,達到“大季損失、小季補”的目的。
關鍵時刻,胸前佩帶著黨徽的黨員干部們把水向老弱病殘群眾家里送去……每當一輛滿載飲用水的水車一駛進村里,群眾就四面八方的村民挑著水桶蜂擁而至,把清水挑回家里注滿水缸和水窖。佩帶黨徽的抗旱先鋒隊隊員,肩挑或手提,將一桶桶盛滿清涼干凈水的水桶直往困難群眾家里送去,忙過不停。清泉送到農家,滋潤著群眾心田。 “實在是太謝謝你們了,給我們送水來,幫我把兩個水窖灌滿水,我家這段時間吃水沒問題了……”80高齡的沙坪鄉(xiāng)頂烘村頂烘組村民儂阿依激動地說。這是7月15日下午,當干部把水送到她家時,記者在現(xiàn)場親眼見到的感人場面。
抗旱一線黨旗揚,縣150多名駐村幫扶干部和鄉(xiāng)鎮(zhèn)包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戶實地調研旱情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做好協(xié)調工作,積極維護用水秩序,化解用水糾紛。在全縣黨員干部示范帶領下,全縣各族群眾采取親幫親,鄰幫鄰,強扶弱,積極投身抗旱救災行動中,打響了一場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大旱保民生、保苗保飲水安全的攻堅戰(zhàn)。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把抗旱救災保民生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以保障群眾利益為核心,建立健全抗旱工作機制,將抗旱工作措施、責任層層落實到地塊到人,實行24小時抗旱值班制,加大旱情嚴重地區(qū)水車送水力度,保障人畜飲水,加大物資儲備,及時抗旱保水。黨員干部帶頭發(fā)揮先鋒作用,與老天抗衡,與旱魔抗爭。
災情發(fā)生后,作為水利部門,縣水利局防汛抗旱指揮部作為主體部門,首先是積極會同各鄉(xiāng)鎮(zhèn)干部深入村組農戶運水、送水,不惜代價緩解群眾人畜飲水困難,絕不能讓一名群眾沒水喝,目前,全縣已投入防汛抗旱資金近100萬元,參與抗旱人數(shù)6.2351萬人次,抗旱用油21噸(其中8噸由縣防汛防汛抗旱指揮部補貼),抗旱用電4.2萬度;其次是,充分發(fā)揮縣直部門掛鉤幫扶作用,全縣縣直掛鉤幫扶單位深入村、組開展抗旱工作,幫扶資金20萬元,送水400余車(次),解決抗旱抽水機具40臺;三是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加快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并對全縣山塘、水庫現(xiàn)有蓄水量科學調度,利用現(xiàn)有水利工程設施進行防汛抗旱,新建應急水源工程1處,維修電力提水工程2處,維修山塘及小水池17處。同時,起用泵站55處、小(二)型以上水庫11座、山塘112口,大小引水渠3751處;全縣打井210口,出動機動抽水設備770臺套;解決臨時飲水工程18處,發(fā)放各類供水管83.6㎞,發(fā)放水泥300噸。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抗旱期間,廣大共產黨員以及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保民生、保增長、保穩(wěn)定抗旱工作正穩(wěn)步開展。全縣上下呈現(xiàn)出群眾思想穩(wěn)定、社會安定、生產生活有序的良好局面。(朱明輝 攝影報道)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