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身邊的民生支書 ——記“黔西南州勞動模范” 黃德智
群眾身邊的民生支書
——記“黔西南州勞動模范” 黃德智
張廷偉 梁輝
亮點黔西南訊 “急民所急,想民所想。”為民謀福祉,全身心投入到家鄉(xiāng)經濟建設上來,不求回報,只愿大家都能過上安居樂業(yè)的幸福生活,此生足也。這是典型的“文朝榮精神”,他就是昂武鎮(zhèn)和亭村黨支部書記--黃德智。
走進村子,黃德智遠遠就跑上前來打招呼問好,提來板凳、倒上熱茶,坐下來談心說事,為人非常熱情謙和。“念完初中后,因為家境貧寒,只能自謀出路。”由于上進好學,他在1994年就開始學著飼養(yǎng)黑山羊。剛開始因經驗不足,養(yǎng)殖上出現許多問題,他通過朋友介紹到臨近大觀鎮(zhèn)學習養(yǎng)殖防疫知識,利用邊學技能邊實踐的方式,最后把養(yǎng)殖中出現的問題全部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一直從事著養(yǎng)殖業(yè),并和許多人有著生意上的往來,久而久之,村里村外人們都稱他為“小羊”。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自從2002年當上村支部書記后,時刻惦記著全村群眾的生產生活,“如何引導群眾走上致富路?”成了黃德智日思夜想的心病。因受養(yǎng)殖業(yè)的影響,他每次在村里召開群眾動員大會時,都會為年輕同志打氣加油,鼓足大家拿出干事的勇氣和決心,學會自給自足,不能靠政府救濟補貼過生活,采取“等、靠、要”的方式來解決生活需求,這是要不得的,更是不可取的。黃德智在村委會上討論最多的問題就是怎樣讓村里的弱勢群體變得更加強大。這個問題已經成了他最愛關注的焦點之一了。黃德智心中時刻牽掛著村里那些生活比較平困人們。村里的黃解利是一位無助的孤兒,年幼時父親離世,跟隨母親生活,無任何經濟收入來源,黃德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2010年主動把自己飼養(yǎng)的30只羊送給黃解利并幫他把羊圈修好,至今所養(yǎng)的羊已發(fā)展到了130只;班忠吉是村里一位貧困的老黨員,因收成不好,經濟壓力大,致富渠道狹窄,一直在貧困線上掙扎,他又送了20只羊給班忠吉飼養(yǎng)。
在談及全村經濟建設發(fā)展時,他猶豫半晌感嘆地對筆者說:“鼓勵群眾靠種植和養(yǎng)殖增收致富,一直是我的最終夙愿。”在1997年全縣大興種植甘蔗產業(yè),幫助群眾增收致富,面對這樣的好機會,他說群眾有救了,當晚高興的整夜合不攏眼,第二天挨家挨戶去動員群眾。“把政策宣傳到位,思想工作做到位,是一名村干部不可推卸的責任”。黃德智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努力勸導和說服下,和亭村群眾當年就種植甘蔗1000余畝,并且每畝得到政府補助復合肥2包。
2000年通過組織村委干部到外地學習考察和調研,發(fā)現種植早熟蔬菜無筋豆的市場走勢非常好,他便開始放開手腳,發(fā)動群眾種植早熟蔬菜--無筋豆。他把所學習到的種植技術通過“會上講,會下做”,手把手的教學方式,引導群眾在學與做中結合。由原來種植3畝擴大到80畝,而且將生產出的蔬菜由貴陽批發(fā)商采取包干制方式,進行獨家收購銷售。
經筆者了解后得知,在黃德智的帶領下2014年和亭村種植無筋豆蔬菜150畝,畝產2000斤;西瓜60畝,畝產1000斤;黑山羊3000多只,全村170戶群眾年創(chuàng)收240余萬元。
在村里鄰上鄰下的心里,他是一位好支書;在全鎮(zhèn)經濟快速發(fā)展中,他是一位好干部,助推著當地經濟建設發(fā)展的步伐。而在黃德智看來心貼心去為群眾服務,解民生疾苦,乃是他人生一大幸事。
分享到:
相關信息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