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到山這邊 過個不一樣的快樂年
街頭年味 吳 明 攝
快樂年唱起來 魏浩然 攝
布依人家年夜飯 桂 松 攝
編者按
這幾天總會聽到有人說:“越近過年,年味越來越濃了”,到底什么是年味?也許是忙碌的廚房里飄出的臘肉、臘腸的味道;又是家人催促著打掃衛(wèi)生、買年貨的氛圍;還是孩子們反復問著什么時候能收壓歲錢的興奮勁兒……年味,也許是一種期待感,也是一種儀式感,如果你想過一個不一樣的年,請到山這邊,體驗一下年味。
這里的年味是飄香的臘肉香腸
上世紀80年代,家家還燒著鐵爐子,一家老小圍著爐子腌制香腸臘肉,是件很熱鬧的事,一家人有說有笑有吃。那時火爐子方便,在火上架上個鐵架子烤上幾塊腌制好的肉,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事,肉在鐵架子上滋滋作響,變成金黃色,油珠子閃著光,大家都迫不及待的用筷子夾著往嘴里送……
待到天氣晴好時,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見到晾曬著的臘肉和香腸,這些臘貨經過陽光天然的加工,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時刻傳遞著即將過年的氣息,讓人們提前感受到了“年味”。當我們徜徉在大街小巷中,便會有陣陣香味襲來,放眼望去,家家戶戶窗前、陽臺上都開始曬臘貨了,一串串透紅的香腸被冬日的暖陽曬得閃閃發(fā)光,讓人見了忍不住吞口水。
這里的年味是農家盛宴“殺豬飯”
眼下年關將近,距“殺豬飯”的日子越來越近,很多人家就開始籌劃殺年豬了。這可是一年中的重要的事情之一。這是一個“蹭飯吃”的季節(jié),也是春節(jié)前最為喜氣的時節(jié)。因為民族習俗和地區(qū)差異,“殺豬飯”也就形式多樣了。除了自家的“殺豬飯”,也不忘到各方朋友家“蹭飯吃”,體驗鄰里間濃濃的鄉(xiāng)情。
很多朋友說,以前小時候就一直盼著過年,因為那時候家里窮,平時吃不夠或者吃不到豬肉,但過年那段時間,尤其是吃“殺豬飯”的那段日子,是能吃豬肉吃個痛快的,所以這是小時候最開心的日子了。對于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到了年底異常的忙碌,忙著奔波于各個村寨吃殺豬飯。很多人都說農村的年味比城市里的重,“殺豬飯”也算是年前的預熱。
在臘月,要請客吃“殺豬飯”的人家,會把請客的日子通知自己的親朋好友們,人們會按照指定的時間前往朋友家。
要請客的人家會早早起床,請有經驗的親戚們好友一起來幫忙,因為這一天的事情也比較多。要請客的當天,主人家除了要宰豬,還要去地里摘一些最新鮮的蔬菜作為輔料,為當天來的客人們做出一道道美食。以前小時候以為吃“殺豬飯”就是要把一頭豬給吃掉。后來才知道一般來說是吃不完的,除了宴席上吃掉一些。剩下的肉有些會送一點給朋友,有些會腌制起來,做成香腸臘肉。每家的菜肴大同小異,味道根據每家不同的烹飪方式,味道也有所不一樣。
殺豬飯的美味通常都在灶臺出爐。對于灶臺,或許很多人的記憶都在小時候,令人回憶滿滿。如今這樣的灶臺做出來的東西更加的香,尤其是蒸出來的米飯,不由的令人想多吃兩碗。
殺豬菜“賣相”不好,沒有華麗的樣貌,放菜的容器也是最接地氣的大碗,但是味道極佳,非常具有當地特色。席上香氣四溢,令人不由垂涎欲滴,讓人吃了無法忘懷。肉是最新鮮的,菜也是最新鮮的,這樣的組合怎么能不叫人拍手稱快。
其實“殺豬飯”的魅力,不在滋味,而在氣氛,在那種其樂融融的環(huán)境中有家人、親朋就是最幸福的樣子,大碗喝著醇香的自烤酒,大口嚼著噴香的土豬肉,大聲豪氣地劃拳勸酒,大大咧咧地敞開胸懷,痛痛快快地分享著相聚的喜悅,酣暢淋漓地品嘗著新鮮的“殺豬飯”,就快過年了,趕緊來黔西南吃頓“殺豬飯”吧,感受鄉(xiāng)愁和美味。
這里的年味是萬峰林的花海
因為油菜花的盛開,這個時節(jié)的萬峰林三分壯觀,七分明媚。站在制高點俯瞰大地,視野會一下子變得無比開闊。
萬畝油菜花盛開在烈烈暖陽下,在層疊的峰林間,一座座峰林在初春的日光下延伸到天邊。山下是燦爛明黃的大海般的油菜花田,不知名的村寨掩映其中若隱若現。
遠處青山如黛,近處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開得熱烈燦爛。峰林間、田野里、農舍前,一蓬蓬、一簇簇的油菜花迎著風綻放,似一片片金色的海洋,在陽光下泛起層層波瀾。
山峰和原野相對呼應,在線條鑲嵌的田野里金燦燦一片。鮮艷濃烈的色塊一直在眼前延伸,看似漫不經心,卻又形成如仙境般五彩繽紛的圖案。
站在高處遠遠望去,仿佛上天涂抹的色塊,色彩斑斕炫目、艷麗飽滿,有著優(yōu)美的線條,又勾畫得如此濃墨重彩。
騎著自行車行駛在萬峰林的鄉(xiāng)間小路上,道路一側,樹枝還未抽芽,光禿禿的枝椏在風中發(fā)出簌簌聲響;道路另一側,卻已然有大片油菜花頂寒盛放,將這和熙的冬日裝扮得更美麗。
散步在田間,人兒被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所淹沒。冬日的暖陽,金黃的色彩,同行的家人友人愛人,一切的一切,讓心情不知不覺變得愉快又歡快。
這里的年味是布依族的熱情
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米粑粑、米花、縫新衣、手帕。臘月二十三用麥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請先生寫對子,貼門神、年畫。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圍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團圓飯,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后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燈,晚上一齊點燃,掛在大門口。過了初一,人們開始串門拜年。青年男女相約去“玩表”,以歌聲表達愛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竹筒琴、直簫、月琴、三弦、銅鼓等樂器伴奏聲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區(qū)正月十五過完年,正月三十還要過“小年”。
布依人的飯桌上也很豐富:大碗扣肉、肉燉豆腐、白斬雞、小炒肉、豬蹄燉粉條、血豆腐、臘肉、香腸、花米飯等。以前過年爐火通紅,鍋里煮著肉和菜,裊裊熱氣升騰;鍋中間鐵三角架上放只小碗,半碗糊辣子蘸水;所坐之人用筷子夾了鍋里的肉或菜或是盤里的佳肴,再到辣椒水里沾了吃,現在許多人家的炭火爐被電磁爐所取代。
但無論人多人少,無論是待客還是親人團聚,一大家人吃飯都是沿用了這個習俗。
(來源:黔西南日報 文字由尹婷梅收集整理)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